修需调五事:第一,调饮食;第二,调睡眠;第三,调心;第四,调身;第五,调呼吸。
第一,调饮食。在我们初学打坐的时候,尽量吃得清淡一些,少量多餐。我们寺院里打禅七的时候,总要准备点心、茶水,就是不让你吃得太多,因为吃得太多,容易昏沉,也容易使你妄想多(也叫掉举)。因为初期打坐就是调伏两种状态,一个是昏沉状态,一个是掉举状态。我们通常一打坐的时候,不是昏沉(打瞌睡),就是掉举(打妄想),在那里胡思乱想。如果这两种状态基本上没有问题的话,你打坐就上路了。饮食清淡些、少一些,能够使您的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做到身体的意识最清明的状态,避免昏沉。吃得清淡一些,少一些,也就是七分饱或者是随饥随食,如果是太饿,饿得发慌,那么肯定是妄想纷飞。如果吃得太多很容易发困。调饮食要根据每个人的状态,一般的就是清淡不要吃辛辣,这是调饮食的重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基本方式,按照自己的情况去处理就行了。
第二,调睡眠。睡眠好是让我们能够在坐上最清醒,昏沉最少,妄想最少,使你的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这就是调睡眠。睡眠不足上座发困,这是必然的,谁都会这样。有的时候,睡眠太多也反而发困。所以睡眠也是不能多也不能少。有些用功的人,总觉得我要少睡觉多用功,这样以来,你一上座就发困,与其这样,还不如退而求其次,先睡个痛快,然后再上座。所以调睡眠也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
第三,调心。调心就很难讲了,因为整个佛教就是教你如何安心,如何把自己的心安定下来。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让你如何安心。安心过程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这几分钟时间肯定是讲不出来的,那么我们这个地方讲的调心就只是给大家说一下如何在我们打坐的时候,以什么的心态来禅修,这是佛教里面的禅修和其他气功、其他的宗教里的打坐所不共的,因为修定,也就是修四禅八定的法门不是佛教独有的,是所有的修身养性所共用的方式。那么佛教与其他的打坐的这些其他教派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呢?唯一的不同就是在于心态,是修定去到的方向不同。为什么有的人会说那个打坐会走火入魔?那么这就是心态的问题,一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打坐。佛教的禅修最关键的,你们来打坐就是说,要以无为的心态,应无所住,以解脱,以无所得为方向,而不是以有所欲求,有所得为目标。只管坐,结果不要在乎。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管坐。不要想着我今天通过一定的打坐的努力,然后能够四大腾空,飞起来了,那个能够不治之症没了,或者是眼前的这个毛病没了……不是以实现某种目的的或者求取某种境界的有为心态来禅修,因为这样修法,就不是禅修。最后的结果很容易让你出现偏差,所谓的走火入魔。因为道理很简单,假设我有胃病,那么有的人教你让意念搁在胃里,那么胃的病灶这个地方新陈代谢就会加快,因为新陈代谢快,对那个病灶就是治疗的方式,他的的确确就是很快把你给治好了,但是因此你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你以后一打坐就把意念放这个地方。那么你想想,以后那个地方就一直在新陈代谢,一直在加快,那个地方将来就长一个东西了,就会扩散出来了。这是关于我们说的色壳子上面的事情,也就是说随着你的意念老放在一个地方,那个地方会畸形的发育,这就是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以无所住心禅修呢?不把意念集中在某些点上,就是安全的修行的方式。所以佛教的打坐跟其他的宗教和其他的打坐方式的区别,是他的安全性,是完全体验,只要你是按照这种无为的心态去打坐,那么就是安全的,不会产生走火入魔这类问题。所以,一定要把我们的心态调整好。你说四大腾空或者疾病的治疗,这些实际上对打坐来说是副产品,你不去关注这些的时候,他可能一天功到,水到渠成,功夫到了自然而然就会成。因为四禅八定,从欲界来说,粗心住,细心住,欲界定,未到地定。那么从色界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到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你功夫到了那一层,自然而然就有相应的禅定发生,你比如,你达到了未到地定马上要出欲界的时候,欲界所带来的困惑这些毛病他不可能带到色界去,所以欲界的这些问题自然而然的能够解决,当你修到这个色界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达到四禅的时候,物质就不会成为障碍,你穿墙而过没什么好稀奇的,四大腾空没什么好稀奇的。我们只管坐,不要去想着我们去怎么样怎么样,功夫到了他自然而然都会出现。所以,我们调整好心态,不要急功近利。以这种心态来打坐,不光是安全的也是一切事都是可能实现的,打坐的心态就是一定要以无为的心态,我们出家人行的就是无为法,生活也是按照这个无为法来做。我们现实生活中行无为法者也非常非常多的,你看毛泽东思想的战略战术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就是在结果上不要太在乎,战术上重视敌人一点都不放松,这就是无为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就是金刚经告诉我们的。心态稳定下来了,至少不会出偏差,安全肯定是有保障的。
第四,调身。首先,我们打坐的时候,有三种状态,可以是散盘,就是两只脚都在下面。散盘的时候,左脚在前面,还是右脚在前面,没有关系。还可以单跏趺或者叫单盘,一只脚在上面一只脚在下面,至于右脚在上面还是左脚在上面,都没关系。这叫单跏趺。第三种,双盘也叫双跏趺。两只脚掌都在上面。实在坐不住,我们的身体就是有疾病。我们坐在凳子上,手扶膝盖,叫正襟危坐,实在坚持不了的话,就是像这样正襟危坐,是万不得已用这种方式,那么一般的话不管是散盘还是单盘、双盘,好处就是使我们的血液全部压到上半身来了,这样的话你寺中的一个弟子生病了,连续三天发着高烧,还昏迷不醒,急坏了寺中的众位师兄弟。师父决定亲自下山一趟,为弟子买药。可当他在返回的路上,却在山脚下看见弟子,活蹦乱跳地跑了过来,对他说:“师父,你不用担心了,我的病已经好了。”师父松了一口气,说:“你真地把我吓坏了。”弟子说:“师父,你带我去集市吃汤圆吧,我好久都没有吃过了。我还想看木偶和耍猴,好不好?”师父说道:“当然没问题,你跟我走吧。”师徒二人在集市上玩了很久,直到天黑才返回。
走到寺门前,师父才发现弟子不见了,左呼右唤都见不着人。他走进了禅房,却看到那个弟子依然躺在床榻上,面色如纸。他伸手一摸,弟子的体温还是热的,可是呼吸却已经停止了,很明显是刚刚才断气的。
故事中弟子令人动容,很明显,他是想用一种快乐的形式来结束自己的人生。快乐是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时候的感受,是一种感觉良好时的情绪反应。懂得快乐、善于快乐,实在是一种高深的智慧、一种博大的气度、一种动容的气魄。
生活在现在这个喧闹复杂的社会中,现代人一生快乐的又有几人?不可否认的是,社会的进步让很多人只顾着追求“成功”,而淡忘了快乐。但“成功”与“快乐”并不是对立的,它们是可以并存的,因为任何事情都有其快乐的源泉,就看你是否能够挖掘出来。如工作累是为了给快乐创造物质基础,生活累是为了完成快乐的人生责任,社会累则是为了扩大快乐的领域等等。倘若人人都能够这样想,那么就会和快乐不期而遇了。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完美的,人们不快乐的程度就是取决于世界的本相与他们心目中“应该是”的样子之间距离的远近。倘若我们不去苛求,那么快乐就会变得简单许多,即使很多事情不能如愿,快乐也会如期而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禅悟人生
一位哲学家说过:“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也就是说,快乐是由自己决定的,它并不会受到周围人或事的干扰。只要你想,那么天地万物都能为你带来快乐;但如果你不想,不管怎样都会不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