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潜怀简史
 
新闻法讯
 
寺院掠影
 
圣贤文化
 
随喜功德
 
有缘信箱
网站首页】【企业邮箱
     
 
     
 
   普渡禅寺历史悠久,是潜怀两县的古迹庙宇。
   明朝永乐年间,人们为祈求五谷丰登,人寿财旺,即在罗丝凸下建一座“土地庙”。嘉庆年间改为普渡庵。民国九年,潜山县志记载:“大土地庙”,在玉照乡曰“普渡庵”,距城十五里,洙流河东,民国丁巳里人复建前殿合祀关岳西来禅师姓檀望江人,有慧根长斋绣佛,修道于“大土地庙”,道光末年圆寂到今,面目如生人,咸呼为活佛,并颜其座曰“真身宝殿”。
     
   普渡复兴古刹重辉,解放初破迷信高潮中,古迹被摧毁。1993年党和国家正确贯彻执行宗教政策,广大佛教徒闻风而动,纷纷要求古刹重辉,自发组织 大力乐捐。当时有凌庆高、黄世道等人组织筹建委员会,建成“大雄宝殿”。
 
 
   
 
 
 
『 圣贤文化 』——威仪是发诸于心而呈现于外的细行
 
  佛灭度一百年以后,有一位南瞻部洲的大导师,名叫优波鞠多。他是一个具足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当时,有一位一百二十岁的比丘尼,在她年轻的时候,曾经见过世尊。优波鞠多尊者想要知道佛的容貌以及威仪,就想到了这位比丘尼可以帮助他解答疑惑。于是,派遣一位弟子来到比丘尼的住处说言:“我的导师优波鞠多尊者,想要到您这来请教有关佛陀的威仪、容貌。”这时候,这位比丘尼做了一个动作,就是用钵盛满麻油,放在靠近门的下方,意思是想要试探这位尊者是不是有具足威仪。
  
  优波鞠多尊者来到这位比丘尼的家门口,轻轻的推开门,结果麻油溢了一些些出来,这时的尊者并没有注意到。尊者坐好位子,向这位比丘尼问道:“听说你见过佛陀,他的容貌如何呢?是否可以说出来让我听听?”比丘尼回答:“那时我年纪很轻,听到佛陀来到村子里,大家都很欢喜,呼喊着佛陀来了!佛陀来了!我也跟着众人一起出来迎接佛陀,一走出村子,就看到一片光明。我看到这片光明,心中非常欢喜,马上五体投地的礼拜了;这时头上的金钗,忽然掉落在地上,原本黑暗的大林子里,因为佛陀的光明,照耀十方,使整个林子处处光亮,比十五的月亮还要光明。因此,我找到了我的金钗。从这时候起,我做了比丘尼。”
  
  优波鞠多尊者又问:“世尊在世的时候,比丘们的威仪、礼节,又是如何呢?”比丘尼回答:“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群无惭无愧、不懂礼貌,不听佛的教诲,又没有精进用功的六群比丘,他们是最不好的出家僧。但是,他们的威仪,却远超过尊者您。怎么说呢?因为六群比丘进入房舍,必定不让麻油溢出来。虽然他们弊恶不听从佛的教导,但是比丘行、住、坐、卧的威仪法则,却都能够守持的很好。尊者您虽然证得六神通,是大阿罗汉,但在威仪上显然还不如六群比丘。而就此点来观察,更可以说明佛在世时,众生的根机是比现在更为利智啊。”优波鞠多尊者听到比丘尼如此说法,不仅深刻感受到佛住世时,众生善根利智的景况,也为自己应在威仪及修行上更加提升而深感惭愧。
  
  原典出处:《付法藏因缘传‧卷三》
  
  省思
  
  凡夫之心是粗中之粗,菩萨的心是粗中带细,而佛的心是细中之细。在未成佛道前,我们的心都还不够细腻。能落实“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则有仪可敬,有威可畏。威仪是发诸于心而呈现于外的细行,言行端正,能令大众信服,也能自利于自己的修行
 
·发布时间:2011/12/26 ·访问人数:2272
 
上一条:佛的姨母:幻化夫人大爱道(二)
下一条:大昭寺前面震撼心灵的对话
 
   
 
 
     
 
主持僧释廣大
主持简介
日常法务
年度大型法会
 
历届主持
 
高僧留痕
 
 
 
 
 
返回首页 | 寺院琼影 | 有缘信箱 | 潜怀概况
Copyright by 潜怀普渡禅寺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炫乐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后台管理